在所有新世界国家的葡萄酒产区中,美国加州产区是一个非常值得新兴产区借鉴的成功案例。众所周知,美国是大葡萄酒消费国,同时也是第四大葡萄酒生产国,加州酒的销量占美国本土葡萄酒市场的接近70%,而且还有进一步增长的趋势。与一些依赖出口的新世界产区不同,加州酒基本实现了“自产自销”,这是一种非常健康的发展模式。与此同时,加州酒的出口量也在连年增长,以为例。根据加州葡萄酒行业协会的数据,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加州葡萄酒对华出口量增加11%,出口额增加47%,这是一组非常漂亮的数据。
虽然美国加州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就已经有种植葡萄酿酒的历史,但是美国历史上的禁酒令事件让整个酒行业毁于一旦。所以加州酒发展到现在其实只有短短几十年的历史。为什么加州酒如此受欢迎呢?
前段时间,我写过一篇文章叫《加州酒为什么好喝》,从质量的角度分析了加州葡萄酒受欢迎的原因。在这个选择丰富的时代,质量永远是位的,没有好的葡萄酒质量,再好的市场营销都显得苍白。除此之外,加州酒受欢迎还有以下几个原因。
加州早引入了“葡萄品种”的概念。在此之前,来自欧洲的葡萄酒多以原产地命名,比如来自法国勃艮第的葡萄酒被称为“勃艮第”。人们不知道该如何给用同样方法酿造、又产自原产地以外的葡萄酒命名。因此当时市场上有很多产自加州的“波尔多”和“勃艮第”。为了摆脱这种来自原产国的“阴影”,加州人早开始在酒标上标注葡萄品种,如“赤霞珠”,“霞多丽”和“黑皮诺”。这样做可以和原产国的同类产品区分开来,同时也方便消费者理解和记忆。
法规政策方面,美国的原产地保护制度AVA(AmericanViticultural Area)制订得更加灵活。AVA资格的获取可由当地葡萄种植者或酒庄的联盟向主管单位TTB(联邦财政部酒类烟草税收贸易管理局)提交申请,申请要通过历史、气候、土壤、水量等因素来进行例证,得到认证和批准方可成为AVA,一个AVA下面往往还要包含几个子产区。比如一家在纳帕谷各地都有葡萄园的酒庄,之前只能在酒标上标注Napa Valley,现在可以根据葡萄园所处的不同子产区把酒标注成Oakville,Rutherford,St. Helena等,这样就丰富了酒庄产品的种类,给了消费者更多地选择。另外值得注意的是,AVA只对生产区域进行划分,并不限制葡萄的品种和酿造方法:无论是赤霞珠、霞多丽、长相思,只要产自纳帕谷,都可以在酒标上标注“Napa Valley”。这听上去很简单,但在旧世界产酒国严格限定法定葡萄品种的法规下是不可能存在的。
加州葡萄酒的市场营销做得好。美国国内有很好的葡萄酒消费群体,人口基数大,加州的葡萄酒庄针对不同人群的消费习惯和对口味的偏好对市场进行细分,再有针对性地推出一些酒款,这种做法非常有效:过桶型霞多丽在美国的流行就很能说明问题,直到今天霞多丽仍然是加州种植广泛的葡萄品种。近两年的数据显示过桶型霞多丽的销量有下降的趋势,很多酒庄已经做出应对,对种植和酿造方法做出调整,以适应市场的变化。除此之外,加州葡萄酒协会还和当地旅游局合作积极推广葡萄酒旅游项目,拜访酒庄的葡萄酒窖(Cellar Door)在加州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
加州酒在本土市场的销售占近70%,剩余的30%销往市场上的几十个国家,出口压力很小。尽管如此,加州人对市场也非常重视,2013年的届ProWine China上海展会,加州葡萄酒协会除了组织酒商来华参展,还专门从美国邀请来一套完整的服务团队对酒商进行现场服务,对展会的重视可见一斑。2016年的ProWineChina上海展会期间,加州葡萄酒行业协会还专门邀请姚明以姚家族酒庄庄主的身份参加活动,这对提升加州葡萄酒在市场的度有的意义。加州葡萄酒的集体营销实际上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就已经开始了,当时由几家酒庄组成的“精品葡萄酒联盟”就开始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加州酒。直到今天,像Ridge(山脊酒庄)这样的加州酒庄还在不遗余力地在全世界范围内巡回推广自家的葡萄酒。